時間:2024-12-03 10:16 國際學校網
我們主張在培養中選拔學生,在選拔中培養學生。要讓這些拔尖創新人才的特長變得特別“長”,同時讓他的“正常部分”變得特別正常。
——周彬 第七屆IEIC交大校友教育論壇分享
在當今社會,我們如何選拔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至關重要。選拔聰明的孩子后,如何有效地培育他們成才也是一個關鍵問題。
作為多年中學教育工作者,華東師大第二附屬中學校長周彬先生結合自身實踐與教育經驗,探討了如何選拔與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他認為,教育的核心使命在于培養“完整的人”。既要讓拔尖創新人才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同時也要幫助他們在德育等方面實現全面發展,最終成為對國家和民族有擔當的人。
華東師大第二附屬中學校長—— 周彬 | 第七屆IEIC·交大校友教育論壇主題分享
*本文為周彬先生參加第七屆IEIC交大校友教育論壇的演講回顧,為方便閱讀,下文以第一人稱敘述。
多年來從事中學教育,我對拔尖創新人才如何定義、選拔、培養,一直以來存在著困惑。
這個世界是否有天才?很多時候,我們對天才的認知,很難跳出自己的視野。
1984年,鄧小平同志在參觀上海展覽館舉辦的“上海市微電子技術及其應用”展覽時,摸著一位小學員的頭,說出了那句影響深遠的話:“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 這句話成為了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的指引,推動了計算機教育的廣泛普及。
那個小學員,就是華二附中的校友,他在高二被清華錄取,僅用五年的時間就拿到了清華博士學位。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是存在天才的。
如何選拔天才?這點,如今在教育界還沒有達到共識。
本來,我們想選拔“聰明的孩子”,結果卻常常選出了“優秀的孩子”。這兩者有什么區別呢?聰明的孩子天生智商出眾,而優秀的孩子,通過認真努力、穩扎穩打,也可以取得優異的成績。
當前的教育內卷,或許恰恰源于這一點。家長希望不論孩子是否是天才,都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資源,而這樣的資源是稀少有限的。我提倡,真正的教育公平,是讓天才有天才的舞臺,讓優秀孩子有合適的成長路徑。
一所真正好的學校不需要“搶生源”,更多的是吸引生源。學校必須具備好的教學質量、好的教學模式、好的校園氛圍,才能吸引拔尖創新人才。招生選拔的背后,體現的其實是學校的價值觀,文明、素養和文化。
我們主張在培養中選拔學生,在選拔中去培養學生。越是低學齡階段,選拔的功能要削弱,教育的功能要放大。在教育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在做選拔的時候,必須同時具有教育性。我的一個想法是:要讓學生的特長變得特別“長”,也要讓他們的“正常部分”變得特別正常。
比如,孩子的數學的能力出眾,我們就鼓勵他們開展一些挑戰,在華二附中,初一、初二的孩子經常去挑戰高二、高三的師兄們。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特長方面,華二附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而如何讓孩子們的“正常部分”變得特別正常方面,就需要通過大量的教學來實現。一個天才兒童“正常部分”的教育,只有通過系統的教育方式,才能育出完整的人才來。什么叫做系統的教育呢?比如,我們把上海聰明的孩子招到二附中丘班來了后,他們學的課程和別人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呢?當然有。語文、政治、歷史等科目用的都是統一的教材。
但哪些地方要快,哪些地方要慢?我的一個簡單判斷:理科可以加快學習,因為理科的特點是你不懂就是不懂,但文科要卷起來是很厲害的,同時文科有它的深刻性,但這個深刻性要和學生的身心年齡相符,如果一個孩子年紀輕輕就很深刻,那對于他的成長是不利的。
其次,德育方面要把握好平衡度。對于一個聰明的孩子而言,哪些是可以包容的,哪些是絕不能讓步的?比如說,學生頭發長短的問題,放在普通學校,可能大家都認為女生可以長一點,男生可以短一點,但放在我們的這些聰明學生眼里,他們會反問你一句:愛因斯坦的頭發你怎么不管?所以,到最后,頭發長短問題我可以略微寬松,但儀表整潔方面必須嚴格管理,絕不能“雜草叢生”。
那么,那些考到華二附中來的孩子,是因為他們聰明嗎?不是的,是因為國家需要這樣的人才。1979年6月,中國政府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簽署關于《加強示范中學理科教學的援助協定》,提出“把華東師大二附中辦成中國普通中學的示范中心和全國中等教育研究的實驗基地”。當時,華東師范大學送來了四位理科碩士生給華二附中。那個年代,1979年,理科碩士是多么厲害啊!但華二附中做了一個非常有遠見的決定,沒有讓這四位碩士來教學,而是送他們去留學,學習海外的理科教學。
所以,當國內掀起理科教學國際風潮的時候,華二附中早已做好了準備。1991年,我們開始走上奧賽的道路。我們始終堅持一句話,學校不是為了要金牌,而是要出人才。為什么,華二附中多年來堅持打競賽?就是為了讓學校的理科教學能與國際對標,跟國際同行對話,讓學生和全球人才同臺競技。
我希望教育者在參與競賽的時候,不要老想著拿幾個金牌,我們要追問拿金牌的目的是什么,意義是什么。我們的目的,是讓學生的特長特別“長”,讓“正常”特別正常。并且,為了讓這些有特長的學生在正常的地方保持正常,我們做了很多事,比如,讓大家都學會打太極拳。因為對于他未來的發展而言,打太極不僅僅鍛煉他的身體,更磨煉他的心性。
我們盡可能去培養學生的兩個能力。一個是學術能力,還有一個是領導能力。我們每個月,每個年級都會搞大型活動,比如讓每個學生在幾百人面前發表講話,鍛煉他今后面對大場面演講的能力。
最后,希望提出三點關于教育的思考。
第一,如何讓這些聰明的孩子,成為對國家和民族有擔當的人?天才不僅是家庭的財富,更是人類的財富。如何讓這些孩子用才華回饋社會,是教育需要深思的問題。
第二,怎么讓聰明的孩子去攻克科學研究中最為根本的問題?真正強大的國家,必須有最聰明的人才致力于基礎研究,而非僅追求應用設計。
第三,如何讓最聰明的孩子過上幸福的生活?一個天才孩子的幸福,往往影響整個家庭的幸福。我們需要幫助他們找到平衡,實現個人成就與幸福人生的雙贏。
謝謝大家。
免責聲明: 1.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們”、“我校”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2.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3.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2787266480@qq.com。
教育競爭日益激烈,中考后轉軌國際高中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新選擇。國際教育賽道靈活廣闊、前景明朗,尤其適合不適應傳統教育內卷、追求個性化發展的學生。攻克語言關后,升學
提前鎖定席位!蘇州國際學校招生季全解析與備考時間軸 夏日的熱浪襲來,蘇州國際學校的秋季招生也逐漸步入尾聲。此刻,補錄名額所剩無幾,對于目標轉向國際教育賽道的家庭而言
由于蘇州國際學校數量眾多,為了方便擇校,家長可能會根據不同的標準對國際學校進行一定的分類或評級,我們今天主要從課程體系分類一下: 從留學需求出發,國際學校被分為AP學
南京作為教育資源富集的城市,近年來涌現出多所融合國際視野與本土根基的優質民辦學校。這些學校或引入海外頂尖教育資源,或創新中西課程體系,為3-18歲學生提供多元成長路徑。
在教育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孩子的升學路徑成為眾多武漢家長關注的焦點。是讓孩子在傳統教育體系中奮力拼搏,還是選擇國際學校,接受更具全球視野的教育理念?這道選擇題常常讓
高考競爭一年比一年激烈,面對卷不動也擺不爛的高考,許多普高學生開始尋求新的出路放棄高考,通過轉OSSD,直沖世界TOP100名校。 適合普高學生轉軌的國際課程 01、申全球 OSSD是加拿
在武漢國際教育的蓬勃浪潮中,AP課程憑借其全球認可度與學術深度,成為眾多家庭的核心選擇。 然而,當家長們在 學術嚴謹性 與 個性化發展 之間尋求平衡時,武漢貝賽思國際學校以
夏末的杭州,暑氣漸消。杭州鼎文學校2025-2026學年的學生報到日如約而至,一場兼顧效率與溫度的協同共創,正在鼎文國際大社區里有序鋪展。 鼎文堅持 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為宗旨,不
預約咨詢
電話咨詢
手機版
院校庫手機版